昨日,53尾被稱為“魚類活化石”的中華鱘,在閩江支流烏龍江水域放歸閩江,拉開海洋漁業資源保護行動序幕。
  中華鱘是我國特有珍稀水生野生動物,1988年被列入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脊椎動物,距今已有1.4億年,有“魚類活化石”之稱。本次放流的中華鱘,據專家測定年齡跨度為6-16齡之間、體長分佈在102-180釐米。
  中華鱘主要分佈於我國近海和長江、珠江、岷江等流域,我省閩江、九龍江等水域是中華鱘的天然分佈區之一。但近年來,受水域環境污染、工程建設等因素影響,中華鱘種群資源受到嚴重威脅,長江的現存數量急劇減少,珠江、閩江極少,九龍江幾乎絕跡。
  工作人員介紹,此次選擇冬季在閩江水域放流,除了閩江就是中華鱘的天然分佈區之一,更重要的是閩江
  冬季水質環境適合人工馴養的中華鱘野外過渡。在此區域進行人工增殖放流試驗將有利於我們進一步瞭解中華鱘棲息繁育動態和活動規律,更好地保護和恢復我省中華鱘資源。
  據瞭解,放流的中華鱘容易被誤捕誤傷。本次為標誌放流,給中華鱘作了體外標誌,上面附有編碼和電話號碼,如有漁民誤捕或誤傷,可與當地海洋與漁業部門聯繫。體內的標誌則是註射進去的嵌入式芯片,獲取中華鱘後可通過後臺掃描獲取魚體信息。我省歷次放流入海(江)的中華鱘基本上都做了具體標記,過去幾年曾在朝鮮半島海域、舟山和黃渤海海域監測到了我省前期放流的中華鱘。
  省海洋與漁業廳負責人表示,省、市、縣各級海洋與漁業主管部門將加大對中華鱘等國家、省級重點保護物種保護工作的宣傳教育力度,不斷提高公眾保護水生動物的意識;執法機構要加大中華鱘放流後的監管力度,防止被誤捕、受傷;科研部門要
  做好放流後的監測和評價工作,為我國更好地保護和恢復中華鱘資源提供科學的支撐。
  2012年,全省投資1480萬元,增殖放流魚蝦貝苗種5.5億尾(粒),其中海水增殖放流苗種4.8億尾(粒)、投資672萬,放流水域覆蓋全省13個海灣;淡水增殖放流苗種7000萬尾、投資807萬,放流水域主要為閩江、九龍江流域的主要乾、支流。
  2014年,省海洋與漁業廳將開展增殖放流、海洋牧場建設、打擊違規作業行為、沿海巡迴宣傳、組織公眾參與等十大漁業資源保護行動。在我省三沙灣、閩江口、湄洲灣、東山灣等8個港灣,閩江、九龍江、汀江水系的支流、湖庫等水域開展大規模水生生物資源增殖放流活動,放流大黃魚、真鯛、長毛對蝦、中國鱟等經濟和珍稀水生生物32種,10億(尾、粒)。同時,鼓勵社會各界、企業、個人通過捐資認領參與增殖放流活動。
  (原標題:中華鱘放流拉開海洋漁業資源保護行動序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un85undzp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