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警:只為更多人平安過年
  “我的包被搶了!”大年初二下午,接到一位女士報警後,鎮江市公安局特警支隊三大隊的吳松潤和同事們即刻出發。“根據包里的手機定位,從下午1點到4點,找了四五個小區,生怕自己遺失了什麼細節。” 吳松潤說,“過年遇到事兒,大家都比較緊張。我們值班也是亞歷山大,不管怎麼說,平安就好。”
  忙了一天,回到單位迎接他們的是美味的晚餐:糖醋排骨、蝦仁玉米、炒菠菜……六菜一湯十個人。“年夜飯更豐盛一點兒,但除夕晚上要去金山寺維持香客秩序,只能匆忙吃上幾口。”吳松潤和同事一直在金山寺的人潮中奔波喊話,直到大年初一凌晨3點,其間6個多小時一刻也沒閑著。“回來後才發現鞋子上被滴滿了蠟燭油”。凌晨3點半,他在qq簽名上向大家拜年:“收工睡覺啦,新年快樂!”
  “第一次不能陪爸媽過年。其實我家在丹陽,從鎮江坐高鐵10分鐘就到了,但也不能回。” 這位90後小青年無奈吐槽道,參加工作後的第一個春節就要加班,還是有些失落。不過,吐槽歸吐槽,談起本職工作他又換了一副面孔:“大家在一起不回家,就是為了讓更多的人平安過年!”
  本報記者孟 旭
  孩子:下次還能這樣來玩嗎
  “這石頭是跟恐龍一個年代的嗎?太神奇了!”大年初五,南京古生物博物館,市民對著各種神奇的木化石嘖嘖稱奇。春節長假期間,我省不少科普場館照常開門納客,各大場館皆人氣旺旺。
  “公眾也許以為只有動物才有化石,本次展覽讓大家瞭解到木材也可以成為化石類型。”南京古生物博物館館長馮偉民介紹說,除了觀賞木化石,該館還有“遠古時代的動物明星——頭足類”等展出,並有《三疊紀海怪》、《劍齒王朝》和《重返二疊紀》三部3D科普電影滾動放映。南京九中學生朱紫萱告訴記者,自己對古生物很著迷,長假期間到這裡來“充電”,真是大飽眼福!
  走進南京科技館,不少同學正在參加創新科技訓練營。在這裡,小朋友們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搭建屬於自己的現代化多功能小區;跟著老師的腳步,學習簡單的機械原理,製作出方便又省力的小作品……琳琅滿目的科技大餐, 讓孩子們玩得開心,同時也學到了很多知識。
  科學與歡樂攜手,現象與原理碰撞,妙想與才藝同台……這是江蘇科技館推出的“2014新春科學大聯歡”活動。一群愛科學的孩子化身為快樂的精靈,歌曲、舞蹈、相聲、小品,臺上孩子演得歡,臺下孩子看得爽。散場後,一位同學還戀戀不捨地央求爸爸:“我們下次還來科技館玩,好嗎?”
  本報記者吳紅梅
  老人:圖書館里比吃喝更有滋味
  大年初五,位於南京河西的金陵圖書館敞亮安靜,書香浮動成為這裡最濃郁的年味。“讀者數量每天都在增加,從初一到初五的5天內,共有大約2萬名讀者來圖書館讀書、借書。”金陵圖書館辦公室主任潘潔介紹說。
  “我辦了南京圖書館和金陵圖書館的兩張借書證,考慮到春節南圖的人肯定多些,於是這幾天我就跑到這裡來借書了。”家住朗詩國際街區的退休職工田師傅告訴記者,相比過年在家吃吃喝喝,圖書館里真的別有滋味。
  當天下午2時許,少兒借閱室里有20多名“小伙伴們”正在家長的帶領下借書、看書。其中一個小家伙正坐在桌前,和父母一起看《十萬個為什麼》。“孩子剛滿6歲,這個年齡就能辦借書證了。今天帶他來這裡借書、看書,是全家過年活動中特別有意義的一件事。”家住南京市建鄴區積善新寓小區的吳新兵說。
  二樓自修區尤受眾多初高中生的青睞。正在看書的中華中學高二學生吳同學坦言,在家裡,電視、電腦、手機,甚至是家長送水果、親戚來串門都是“打擾因素”,而圖書館有學校的氛圍。他的校友、正在這裡做高考語文模擬題的高三學生謝文翰表示:“圖書館能讓人的心真正靜下來,適合看書、複習。”
  “初四共有20多人辦證,今天至少有30多人。平時小學生辦證比例為50%多,這幾天增至80%左右。”圖書館辦證處的工作人員說。
  本報記者王佩傑
  游人:老街留住年味留住了客
  春節長假,揚州明清古城區東關街上,游客摩肩接踵,古色古香的街景,配上最具當地風俗的游樂活動,使得老街成為今年春節揚州人氣最爆棚的景點。
  從上海來揚走親戚的肖勁松一家第一次到東關街游覽,眼前的青磚黛瓦馬頭牆,一下子勾起了肖勁松的回憶:“小時候曾在揚州古城生活過一段時間,記憶里就是這樣古色古香的房子和院落。現在大城市裡這樣的老街幾乎找不到了,沒想到揚州還能把這些老房子保護得這麼好。”看到沿街不僅有各種提供歇腳休閑的咖啡屋、茶吧、小吃店,還有吹糖人、剪紙、扎草花的民間藝人在擺攤,肖勁松不停按下相機快門。
  “大年初一以來,老街上的游客逐天增多,到2月4日,這裡的游客已超過30萬人次。”揚州市廣陵區東關街道辦負責人朱定金介紹,和前幾年不太一樣的是,今年春節,老街上的民居客棧天天爆滿,不少游客願意花幾天的時間住在老街上,細細體味普通揚州人過年的習俗和生活。不過千米長的東關街,為何能帶動這麼旺的人氣,留住這麼多的游客?朱定金一言以蔽之:這是因為老街留住了游客們最想要的東西——地地道道的傳統年味。
  本報記者 張 晨
  驚嘆:蘇州地下古城“活”了
  竈膛里燒著柴火,頭髮花白的婆婆繫著藍布圍裙炸春捲,阿姨們用吳儂軟語聊著家常……這樣一幅消失好久的蘇州傳統過年圖景,這個春節在蘇州地下古城“活”了過來。
  地下古城建在蘇州何山路附近的舊防空洞里,分外城和內城兩部分,內城以牆頭為界,舊時人家的庭院、廚房、小姐的閨樓、堂屋一一盡現,還有幾萬件蘇州老物件,包括蘇州人最常用的馬桶、米桶。
  傳統的年夜飯開始了!地下古城開起了流水席,爺爺奶奶們熱心地給記者講每道菜的寓意:“如意”的黃豆芽菜、“勤勤懇懇”的芹菜、“金元寶”的蛋餃……除了傳統年夜飯,古城裡還有蘇州的民俗和老手工藝展示,磨豆腐、修鎖、箍桶……小學生們看到石磨豆腐覺得很稀奇,紛紛拍照留影。
  到現場的還有老蘇州的名門之後,包括吳泰佰第109代後人吳樹洪、范仲淹第29代傳人範欽蘭。70歲的馬潔奶奶說:“我來這裡,就是念個舊,看看小時候的蘇州城。”
  這個蘇州年的策劃者,是老蘇州人宋偉清。十多年來,他變賣了工廠,投入幾千萬家產,在地下建設了這樣一個老蘇州城池,為的就是複活老蘇州的記憶。為保護老手工藝人,宋偉清這3年帶領志願者登記蘇州民間失傳的手藝,已收集到100多位老手工藝人。“文化保護最大的載體是‘人’,他們見證了民間文化代代相傳,”宋偉清說,“保護古城不僅要保護傳統的建築文化,更要保護傳統的生活方式。”本報記者朱秀霞  (原標題:濃濃年味別樣情 處處春意氣象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un85undzp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